第2146章 沈书记的常委会(1 / 2)
下午两点钟,常山市委新班子的第一次常委会正式召开。
市委常委会议室的红木长桌擦得锃亮,角的青瓷笔筒里插着六支钢笔,笔帽上的金色党徽在顶灯照耀下闪闪发亮。
市委书记沈青云主持了会议,新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赵闯和市委副书记宫翰林分别坐在沈青云的身边。
在他们的身边,常山市委班子的新老成员们齐聚一堂。
组织部长周启明跟市委秘书长贺长生在说着什么,常务副市长顾恒元和新任宣传部长李艳艳在聊着天。
“同志们。”
沈青云看着众人,缓缓开口说道:“现在我们开会。”
说着话。
他淡淡地说道:“上午干部大会上承诺的三件事,必须落到实处。先讨论北河村的污染治理,大家说说想法。”
市长赵闯推了推眼镜,指着地图上的排污口所在的位置说道:“我昨天下午去看过,电镀厂虽然停了,但渗坑深达三米,土壤里的铅含量超标一百二十倍。环保部门提出的方案是先清运污染土壤,再铺设防渗膜,最后种上蜈蚣草吸附重金属。”
顿了顿,他的眉头微皱,缓缓说道:“但需要八百万专项资金,财政这边有点吃紧。”
常务副市长顾恒元立刻接话道:“我让财政局算了笔账,今年的环保预备费只有五百万。要不从开发区的土地出让金里调剂三百万?反正那边项目刚开工,资金暂时用不上。”
“不行。”
沈青云摇摇头,直接否定道:“开发区的资金有专门用途,不能随便动。我跟省环保厅厅长打过电话,他们同意追加二百万的专项补助,剩下的一百万从市级预备费里出。”
他看向周启明,直接说道:“组织部门得配合,从市直单位抽调两名化工专业的干部,常驻北河村监督施工质量。”
周启明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我下午就去筛选人选,保证明天到位。另外,村里的老党员反映,有些村民担心治理期间没地方住,要不要建临时安置点?”
贺长生翻开民情日志:“已经统计过了,需要安置的有十二户四十八人。我建议用附近的旧校舍改造,既省钱又离村子近,方便村民监督施工。”
沈青云点头:“就这么办,由贺长生同志牵头,三天内完成安置点改造。赵闯同志负责协调环保、住建、农业三个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每周三向市委汇报进度。”
众人纷纷点头答应着。
他们都很清楚,这是新班子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共事,不仅仅是在考验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向省委展示他们的水平,如果真要是做的不好,丢人现眼不说,更是会让省委省政府那边失望。
关系到自己前途的事情上面,没有人会选择退缩的。
更何况。
问题是刘福海等人造成的,他们是收拾烂摊子的人,既能得到名声,又能拿到政绩的好事,没有人会拒绝的。
很快。
众人开始讨论第二件事。
市教育局局长王红芳就被允许进入会议室。
她手里的工资调整明细表边缘已经磨出毛边,看着众多市委常委,小心翼翼的汇报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学校的编制没理顺,比如城郊的第三小学,有十五名代课老师不在这次调整范围内,他们已经找过好几次了。”
听到这里,市长赵闯看向了常务副市长顾恒元,开口说道:“能不能从明年的编制里先调剂十五个名额出来?”
这种事儿在政府部门是常有的事情,毕竟原则上虽然不能这么做,但特殊情况是可以考虑的。
“市长,这个有点麻烦。”
顾恒元苦笑着说道:“现在编制卡得严,省里早就下文冻结了。不过我倒有个办法,把市直机关超编的十八名后勤人员分流到学校,既解决代课老师问题,又能精简机关人员。”
周启明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这就牵头做分流方案,保证月底前完成考核,合格的直接转事业编制。”
“工资款必须专款专用。”
沈青云敲了敲桌子,缓缓开口说道:“顾恒元同志要盯着财政局,本周四前把拨款打到教育专户,王局长,你得派专人盯着这笔钱,一分都不能挪用。”
王红芳连忙点头,指尖在明细表上划出一道弧线,对沈青云说道:“我们打算分三步走,先公示调整名单,再公示工资明细,最后由教师代表签字确认,全程公开透明。”
最后讨论低保补助提标时,民政局局长李建国带来个棘手问题:“全市有近四百户低保户是动态管理对象,其中有三十几户可能不符合条件,但有群众反应说他们是领导的远亲,一直没人敢碰。”
沈青云的目光骤然变冷:“不管是谁的亲戚,按规定办。周启明同志安排组织部和民政局联合核查,三天内拿出结果,该清退的清退,该保留的提高补助标准。”
说完之后,他看向赵闯说道:“这件事要公开透明,核查结果在各地的公示栏张贴,接受群众监督。”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会议室,刚好落在“为人民服务”的匾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