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 > 第175章 落山坡大捷后的营帐议事

第175章 落山坡大捷后的营帐议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杀人者,人恒杀之。

他们无缘无故侵犯我国土、残害我百姓,

既然敢踏入我们的疆土,就得有来无回,做好埋骨于此的觉悟。”

“哈哈哈,还是王兄深明大义,气魄非凡!”

小侯爷不禁赞叹,

“那就全指望王兄多费神,尽快想出个绝妙的计策,咱们争取早日夺回雁门关。”

“好,我定当竭尽全力。

这几日我也一直在琢磨此事,只是想要谋划出一个万无一失的良策,确实还需要一些时间。”

王铭微微皱眉,认真地说道。

“哎,时间呐……”

小侯爷忍不住重重叹了口气。

“小侯爷为何如此唉声叹气?”

王铭一脸疑惑地问道。

“王兄有所不知啊,”

小侯爷满脸忧虑,缓缓说道,

“大将军在此地已然僵持两个月了。

且不说粮草储备能否再支撑两个月,单说朝廷那边,皇帝陛下已然焦急万分。

从京城传来消息,陛下每隔几日便要询问战事进展。

如今,所有的压力都沉甸甸地压在大将军一人身上,

若是短期内无法收复雁门关,大将军必定会被皇上怪罪。”

“哦?竟有这等事?”

王铭微微一惊,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

“是啊,大将军如今压力山大。

所以我一心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帮大将军夺回雁门关。

王兄,你可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啊!”

小侯爷目光灼灼,恳切地看着汪明。

“好,放心吧,小侯爷。

虽说我等不能像武将那样上阵杀敌,但出谋划策还是不在话下。

我回去之后,便全身心投入,针对雁门关的局势,制定一份详尽的计划。

小侯爷,还请给我一些时间。”

王铭神色坚定,郑重地承诺道。

“好!有王兄这句话,别说几日,多久我都等。

我这就去和大将军沟通,紧密配合,

咱们齐心协力,务必夺回雁门关!

王兄,到时候你必定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

此次落山坡之战,你便已经功勋卓着……”

“哎,小侯爷,莫提莫提,咱们还是先去吃饭吧!”

“啊?!好,吃饭去,一起去!”

“哈哈,同去,同去.........”

中军大帐内,

气氛严肃而凝重。

大将军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冷峻,

目光如炬地扫过站在面前的前后左右四位将军。

帐外,烈日高悬,

炽热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明亮却又带着几分燥热的光线。

偶尔有微风吹过,帐帘轻轻晃动,

发出细微的声响,却丝毫未能打破这紧张的氛围。

大将军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帐中来回踱步,

片刻后,

他停下脚步,声音坚定且洪亮地说道:

“诸位将军,如今鞑子虽在落山坡遭我重创,

但在周边据点仍留有残余势力。

这些据点犹如毒瘤,不拔除必将后患无穷。

现命你们,各自带领本部人马,分别对这些据点展开清理拔除行动。

同时,战场的打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说到此处,

大将军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此次乃是几万人规模的大战,战场狼藉一片,绝非短时间能够清理完毕。

当下天气酷热难耐,尸体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引发疫病,危及我军将士。

所以,务必将所有尸体进行深埋或者焚烧,确保万无一失。”

他转过身,指向一旁的地图,继续说道:

“战场上遗留的各类物资,如甲胄、箭矢、粮草、马匹以及马车器具等,皆需统一捡拾分类。

甲胄和器具,能修复的尽快修复,以备后续使用;

实在无法修复的,该整修就整修,若实在无修复价值,便果断销毁。

还有那些受伤无法再骑乘的马匹,送到后勤伙夫处宰杀,给将士们改善伙食,补充体力。

这些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

却关乎着我军的后续战力,诸位务必认真对待,不可有丝毫懈怠!”

前,后,左,右,四位将军和其他将校均都齐声应道:“是,大将军,末将领命!”

声音响彻大帐,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待众位将军领命离去后,大将军与洪英缓缓走出营帐。

此时,烈日当空,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照得人睁不开眼。

大将军抬手遮挡阳光,举目远眺,

目光紧紧锁定在远方的雁门关上。

那高大的关隘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冷峻的气息,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

大将军凝视着雁门关,

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胜利的渴望,又有对责任的担当。

他心中暗自思忖:

“这一次,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夺回雁门关。

如今周边鞑子据点的清剿行动已然展开,

用不了多久,雁门关外便能肃清鞑子。

届时,我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全力对付关内之敌。”

回想起开战之初,

雁门关和落山坡的鞑子兵力总和达十万之众,与己方兵力不相上下。

然而,经过此次激烈交锋,雁门关内的鞑子兵力锐减,如今已不足七万。

而己方加上小侯爷的兵马,仍保有近十万之数。

兵力上的优势,让大将军心中多了几分底气。

但在大将军心中,这份底气的真正来源,其实是王铭。

王铭,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农官,一介文人。

现在虽已升任黄州巡察御史,

可终究还是一名年轻学子,

此前从未有过行军打仗的经历。

此前,大将军听闻王铭在治理民生方面颇有建树,能力出众,口碑极佳。

可他万万没想到,王铭在军事指挥上竟也如此天赋异禀,

所制定的计策环环相扣、精妙绝伦,每每让人拍案叫绝。

大将军不禁感叹道:

“真是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他转头看向洪英,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洪英啊,像王铭这样的人才,实乃我军之幸。

咱们必须予以充分尊重,善加运用。

只要能借助他的智慧,以最小的损失夺回雁门关,即便将头功让与他又何妨?

咱们的目的,是要把这群肆意屠杀我大华百姓的狗鞑子,

一个不留地全部埋葬在大华的土地上,为那些枉死的百姓报仇雪恨!”

洪英点头称是,和声应道:

“将军所言极是。

王县伯的智谋确实令人钦佩,有他相助,夺回雁门关指日可待。”

大将军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雁门关,

紧握双拳,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