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78章 武五年,金榜题名

第278章 武五年,金榜题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三人中,其中两人的上榜则代表着刘瑁对新归附的江东以及遥远的交州士人的接纳与安抚,有助于进一步稳定这些地区的民心。

至于明礼科的三甲,瑄元王黑、珩眼孔谦、琇花郑显,这三人的身份更是引人注目。

瑄元王黑是已故司徒王允之孙;孔谦为北海孔融的幼子,最后郑显则是刘瑁恩师、大儒郑玄之孙!

其中王允一手策划剿杀了董卓,但同时他也是导致蔡琰之父蔡邕身死的罪魁祸首。

但刘瑁却并未因此而针对太原王氏,反而一视同仁,此前的王凌、如今王黑的上榜,正表明了刘瑁的一视同仁,唯才是举。

而孔融乃孔圣之后,天下闻名的鸿儒,此次孔谦也是冒着风险,从鲁国远道而来参加长安县试获得的资格。

至于郑玄则是经学泰斗,汉帝刘瑁的老师,他的孙子,刘瑁岂能不重视?

这三人的后人能在明礼科高中,无疑象征着刘瑁政权对汉室忠臣、儒学道统、师门情谊的尊崇与继承。

这对于凝聚人心,尤其是争取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毕竟礼仪制度的完善,也是王朝气象的重要体现。

明工科三甲,矩元、绳眼、燧花,分别为蒲元、李撰、韩肇,在这三人中,矩元蒲元与绳眼李撰皆为寒门出身。

对于蒲元这个名字,刘瑁隐约记得此人在历史上似乎是蜀汉着名的工匠,尤擅锻造,曾为诸葛亮造刀数万口。若真是此人,那可真是意外之喜!

说起李撰,刘瑁也有印象,似乎是司马徽、宋忠在益州时的弟子,自幼便对算术、机械等杂学兴趣浓厚,后来一直跟着郑浑、马钧学习,如今在明工科得中,也算是得偿所愿。

最后的燧花韩肇,则是已故将作大匠韩暨之子。这韩暨也曾在大汉改进水排,贡献卓着,其子在工科有所成就,也算是家学渊源。

最后是明武科三甲,戡元、旄眼、翎花,戡元毋丘俭,乃阴平太守毋丘兴之子。

毋丘俭,刘瑁对这个名字同样有印象,此人在原本历史上颇为活跃,既有平定辽东之功,也有讨伐司马氏之举,是个能力与胆魄兼具的人物。

旄眼关平,则为原刘备麾下,如今的荆州刺史关羽的嫡长子。

关平的高中,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向以关羽为代表的原刘备麾下功勋将领们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们的子侄后辈,在大汉同样有光明的前途!

最后翎花州泰,是一名来自南阳郡的寒门子弟,能在将星云集、世家子弟众多的明武科中杀出重围,位列三甲,足见其坚韧与潜力。

在被世家和将门几乎垄断的军事领域,寒门子弟能够崭露头角,其意义更加为珍贵!

“费祎、蒋琬、桓范、毋丘俭……”

刘瑁的指尖轻轻划过这几个熟悉而又带着些许陌生的名字,喃喃自语。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刚刚穿越的少年,见一个名人就激动不已,不过这些名字的出现还是让他有些许恍惚……

毕竟这些名字在他来自后世的记忆中,本该是十几年后才逐渐闪耀于三国乱世的名臣。

可如今,他们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自己亲手推动的科举金榜之上,汇聚于这长安城中,成了他手中复兴大汉的可用之材。

这跨越时空的交错感,让刘瑁心中还是有了些许的波动。

如今这四十人之中,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名额,但寒门子弟的数量却增长的更为迅猛。

这无疑表明了科举制度在打破阶层固化、发掘底层人才的作用之大,当然,为了尽量减少世家大族的反对,进士科之中,依旧是世家们的天下。

而就目前来看,寒门想要超过世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但更让刘瑁欣慰的是这份榜单之中既有来自雍、凉、荆、益等核心区域的人才,也有来自新近光复的并、交、扬,甚至敌境的人才。

既有元从旧臣的子弟,如徐延、法邈、庞林,也有新归附重臣的后代,如顾邵、高俊。既有皇室宗亲费祎,也有顶级门阀,如荀闳、王黑,更有大量的中小世家和寒门代表。

这份榜单,就像一幅微缩的帝国人才版图,展现了刘瑁治下人才的多元化和科举制度的包容性。

“拟旨吧。”

刘瑁将榜单轻轻放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就按此榜,张挂于贡院之外,昭告天下。所有登科士子,三日后入宫觐见,朕将亲自与他们勉励!”

“遵旨!”

刘瑁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望着殿外长安城那层层叠叠的宫阙楼宇、井然有序的坊市街道,想着如今帐下日益鼎盛的文武群英,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刘瑁负手而立,望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天下,也该一统了!”

数日后,贡院门前的皇榜下,早已是人山人海,喧哗鼎沸。

无数翘首以盼的士子和闻讯赶来的百姓,将那面墙围得水泄不通,争相目睹着那份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金黄色榜单。

有人在看到自己名字的瞬间,喜极而泣,激动得当场跪地,朝着皇宫方向连连叩拜。

有人寻遍榜单不见其名,则面如死灰,黯然神伤,掩面而去,背影萧索。

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榜上寻找着自己熟悉的名字,或是同乡,或是同窗,议论纷纷,感慨万千……

蒋琬、费祎、桓范、毋丘俭、州泰……这些名字,随着皇榜的公布,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也即将随着加急的邸报和南来北往的商旅,传向大汉的四面八方!

章武五年的这场科举,终于落下了帷幕。但它所掀起的波澜,以及这些新晋登科的士子即将为大汉注入的新鲜血液与带来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高宗时代,这些今日还略显青涩的名字,注定将随着大汉一统天下的步伐,响彻整个世界!

但现在,统一才是接下来的主线任务……

(原本想要加殿试的,后来想了想还是把这个留到后面吧,现在也没有精力再去刻画殿试的细节,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再度伐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