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盐钞法(2 / 2)
点点灯光将京兆府装点得格外热闹。
徐子建身着一袭质地精良的浅蓝色长袍和苏轼、王邵几人走进了知府刘敞设晚宴的府邸。
与上次欧阳修来时的情景不同,此次京兆府众多官员齐聚一堂。
众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刘敞一见到徐子建进来,立刻笑容满面地起身相迎。
他热情洋溢地说道:“徐大人一路鞍马劳顿,能来赴刘某的晚宴,实在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徐子建赶忙拱手还礼,态度谦逊有礼:“刘大人太客气了,我初到关中,往后诸多事务还得仰仗刘大人及各位同僚多多关照。”
众人一番客气的寒暄之后,纷纷依次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上的氛围愈发融洽。
徐子建觉得时机已成熟,便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
他神色变得认真而严肃,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缓缓说道:“我此次前来,除了感谢诸位大人疏通渭河之事。
还有一事想与各位大人商议。”
刘敞微微挑起眉毛,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他开口问道:“哦?不知徐大人所为何事?但说无妨。”
徐子建清了清嗓子,挺直身子,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打算从京兆府购买粮食三十万石,明年开春修建一条从渭河到湟水的运河。”
此言一出,席间瞬间炸开了锅。
官员们交头接耳,脸上纷纷露出疑惑与惊讶的神情。
刘敞眉头轻皱,一脸担忧地提出疑问:“徐大人,修这么一条运河,耗费必然是极高的,你可有周全详尽的考量?莫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徐子建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他神色淡定。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而后站起身来,稳步走到厅中。
他神色从容自信地分析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如今西夏依靠走私到大周朝的青盐,赚取了几十上百万贯钱,这些可都是他们扩充军备的军费。
若是我们能通过这条运河,打通关中到青塘的盐道,将官盐价格降下来,西夏走私青盐的生意,必定会在我大周朝遭受重创。”
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
见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便接着侃侃而谈:“西夏人为了筹措军费,必定会出卖更多的马匹到大周朝。
长此以往,西夏的国力必定会逐渐衰弱,到那时,他们自然也就无力再袭扰我西疆了。”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时,转运使赵詹突然开口,一脸关切地问道:“徐大人,听您这意思,可是打算在咱们陕西路实行新盐法?”
徐子建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赵大人问得好,我确实有个构想。
我们可以推行盐钞法,在秦州设立榷场,派商队去湟州收购低价青塘盐。
同时,在陕西各水路码头建立盐仓库,商人可以通过支付粮食或者钱购买盐钞,之后到各路仓库兑付。
如此一来,不仅能打击西夏走私盐,或许还可以替大周朝庭凑齐西疆军费。”
京兆府知府刘敞眼睛一亮,抚着胡须说道:“徐大人此计甚妙啊,既能充盈国库,又能打压西夏,妙哉!”
转运使赵詹也连忙附和:“是啊,如此一来,陕西各路官员也能分润到功劳,实在是一举多得。”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赞。
一时间,席间讨论声此起彼伏。
徐子建拱手道:“全赖各位大人支持,此事若成,皆为大家之功。”
晚宴结束后,徐子建在回住处的路上,心中思绪翻涌。
王邵一脸沉思道:“大人盐钞法怕是没那么容易实施…”
苏轼赞同的点了点头。
“边军军头们和盐司官吏可不会乐见其成!”
徐子建微笑着摇了摇头。
“无妨我们只是卖盐钞,至于其他的自有朝廷各路转运司处置…”
“等我们打通了丝绸之路,哪些问题朝廷的相公们会为我们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