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我和解,远儿能活过来吗?(1 / 2)
往水云市的投资一划转,尤泰达和东纬投资的流动性就几乎都被抽完。
东纬投资还好一些,本身没有多少实质性业务,抽血之后,所遇到的就是债务上的问题,可以拆了东墙补西墙,大不了在投行同行那儿游说,对外转让出来个投资项目。
像他们参与的某家公司的A轮投资,不等到b轮直接放弃,把股份甩卖出去。
因为他们缺乏厉害的领军人物,对外投资也是一言堂,其实多数都是跟投,并没有自己力主融资的企业,在大多数投行都看好的情况下,股权也能出手……
尤泰达这边的影响更明显一些,表现为经营上的急转直下,甚至在给供货商结账的账期开始拖延,为了缓解资金紧张,企业也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即便不包含对秦家新开地产的投资,他们还有15家大型商业购物中心,2家酒店,而且都在一、二线城市,同时还有对应的自营品牌公司,供应链公司等等……仍是以前的思路,先处理租赁来的商超。
产权、物业不是自家,经营场合是租来的,一旦你做不下去的时候,商超关门,就什么都剩不下来了,这种产业只有持续经营,产生盈利或者现金流充足,它才有漂亮的估值。
所以缺资金了,尤雅第一时间下手的就是它们。
地产的进一步下行,使得两、三年前,预感零售行业将遭遇寒冬的那些大佬们,已经从争夺稀缺资源上进一步保守,冷眼旁观。
所以这些商超要卖,相比于那时候,就变得更难卖了。
尤雅跟气人一样,把安莉招回尤泰达当老总,用来坚定地执行她的决定。
她卖这些固定资产比例低的商场,手法上跟当年如出一辙,就是商场越想卖,我越要把业绩做上来,营收要漂亮,财报有利润,账面上一看就是现金奶牛,基本上还没有负债……
卖的第一意向人,就是经营场合的产权人。
跟当初拿捏秦氏在道理上相通。
你看你现在每年从我这儿收租金,倘若我走了,商超没了,你能保证将来还能顺利租出去吗?就算再找个人租出去,签三年合同,五年合同,终究他也会走的,眼看着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你们要考虑你们企业将来的营收从何而来。
你看我这个商场,经营状况很好,你收购掉,你等于是先布局了……
当初尤家在某个地方开商场,都是从选址上考虑,还考虑跟东家的关系,考虑东家招商条件,做成他们这种体量,很多年来,很少有自己先为了开店,再去找哪儿不错。
他们做起来的早,背靠秦家,体量大,所以合作谈判中强势,中后期谈下来的条件都不算差。
特别是那些小开发商。
商场盖起来了,自己干招商招不来,招来了,开得跟个菜市场一样,他们为了拉动房价,会屈辱地谈成一些合作,希望尤家进来,这理由就包括免租多久,包括你付租金,他直接送你点儿房产,甚至最后一些尾货房产,缺钱了,他还直接处理给你。
所以没有产权的商场,也不一定完全没有产权,尤泰达可能自己也有一点儿面积。
卖的时候再一起打包,协商价格。
商场她自称优先处理给房东,房东往往在她的后续承诺下买得高兴,命运握在自己手里了呀。
再不济,我还挣不回来个房租。
卖完之后,尤雅还会兑现承诺,让自己人陪跑一段,指导怎么经营,给他敞开供应链,让他尝到甜头,到期后,如果他还要合作,就让他交商管费,等于你当初给他付房租的东家,后来,他开始给你付加盟费、商管费了……
尤雅当初用这一招解决尤家危机,再用起来,仍能屡试不爽。
已经有两家在谈了。
现在走回这条路,她可以做得更多。
四季春带来的生鲜供应,它能保证你日日鲜,只要把商场超市卖给你,在生鲜上的业务,有那么强大的竞争力,你签不签?
余市园区那边大量的农副产品,它渐渐能够覆盖你的油、盐、酱、醋、米面、副食……
半个超市的粮油副食供应他有优势,你签不签?
加上新雅为基础的供应链体系,你用不用?
商场卖出去,只要你不跟老板闹僵,基本上他们也就用这种途径往下走了,换供应链吃力不讨好,风险大。
所以换老板后,不但不影响自家的影响力,还把这种供求关系从尤泰达洗出去了。
甚至尤雅沿着沈在心的思路,还在考虑个更大的。
她正在谋求金融牌照,要把其它商场的储值卡业务直接给到沈在心一手筹办起来的结算中心。
当初沈在心干起来的时候,她不以为然,因为繁琐,实现起来难,都是自家生意,各家可以搞各家的储值卡对吧,你打通商场、医院、餐饮、美容干什么呢,不是不好,你这家办的,那家办的,他们的利润点不一样,往往一活动,还有送出去的,你能实现一家店一种结算吗?
但是干了之后,复杂归复杂,沈在心实现了,借助于软件公司所开发的软件,借用程序员搭建的模式,解决了各种结算、支付问题,也出成绩了,储值卡业务量大增,说明它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你去美容院,别人给你说,充5000送500,你可能会想,我万一不想来了呢?
但是别人给你说了,这5000的本金,你是可以去哪哪哪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