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炸药出世(1 / 2)
西山来了不少孩子,都是以前的穷苦人家,不识字,不认字,但就是家里让好好读书。
原因也很简单,李君羡在西山那一段时间,谁家的孩子击碎了,会写字不成了李君羡和老百姓之间拉家常的手段。
这一问不要紧,问多了,老百姓一个个心里面就嘀咕了。难道读书真的那么厉害?
古代读书人有多厉害,地位有多高,傻子都知道。
可偏偏这些老百姓没得选。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说,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选择让孩子早早读书。
刘叉昂头挺胸,终于可以读书了。他很早就认字,但他没有跟着先生读书。
今早他还做了一首诗,得到了一个黑莲先生的夸赞。
那个先生手里拿着大斧头,给学生表演劈柴,说这是什么力劈华山。
隐约听一旁的一个先生叫这个黑脸粗壮先生老程。
刘叉心里面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向先生学习,能当教书先生,府中有文采,还能力大无穷,上阵杀敌。
程咬金今日一直啧啧称奇,站在李恪面前夸那个孩子诗写的好。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殿下,您说怎么样。”
“俺老程以为这孩子有天分啊。”
李恪一边吃东西,一边问道:“这孩子是不是叫刘叉?”
程咬金一愣:“殿下,你怎么知道?”
李恪没有说话,这个刘叉,也是唐朝诗人里面最有个性的一个,野夫,莽夫,诗词之中有一股豪情,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这个人很有故事,也很猛,十几岁就能杀人。
“他多大了?”
“额,殿下,十一岁。”
十一岁?这个还可以,刘叉好像是十四岁才杀人,至少现在在龙门之中,到时候也是一员猛将。
人才啊,缺啊。
现在找个工匠都需要花不少钱。
自从长安之中这个风气蔓延开来之后,所有人都在学习工匠技巧。
工匠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都说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历来如此。
长安和大唐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天底下人,没有一个人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想赚钱赚钱。
刘叉入学的第五日,高山之上,来了不少人。
大唐皇帝李世民站在高台之上,指着远处的山峦:“恪儿,你说的东西那么远,朕需要害怕吗?”
李恪知道李世民不害怕,但关键是,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怕就行的。
李恪看着远处的山峦,笑嘻嘻的说道:你要是不怕,一会儿就不要捂耳朵。
在山里放炮,已经是比较隐蔽了。
想想后事,很多东西都是在沙漠里进行的。
战术演习在山中进行,也是要封山封路的。
至于今日的演习内容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就连大唐最高级的官员们都不知道。
李恪只是笑了笑看着不远处的山峦,随后就给耳朵塞上了。
一旁的妲己小心翼翼放出一道无形的气墙,挡在李恪面前。
李君羡和程咬金按照李恪的指示,早早放好了火药,那个小铁壶样子很丑,上面摸起来一道道花纹,似乎有些扎手。
但程咬金知道,只要是李恪搞出来的东西,远离!
为什么因为李恪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