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阻止(下)(1 / 2)
裴复感觉朱友文还是没有完全信任自己,也难怪,但凡不是傻瓜,都要对陌生人考验一番才有可能放下芥蒂。但裴复看得出朱友文很爱面子,对于投奔他的各种奇人异士尽量表现出一副很慷慨大方的样子。
“制置能清理身边奸细,自是英明神武。然若对付朱友珪,必须出奇谋才行。”
“朱某正要讨教,阁下既然毛遂自荐,必有良谋奇计,朱某洗耳恭听。”
“对付朱友珪,窃以为要阻而不是杀,只因现在尚不是杀他的时候。一旦朱友珪被杀,梁王必定疑心是朱制置所为。裴某虽居汴不久,可对梁王心意略有耳闻。诸子之中,梁王偏爱朱制置,数年之后,欲以王位传之。若夺得李唐天下,或许擢制置为东宫之主,也未可知。然朱友珪毕竟是梁王的亲生儿子,是以朱制置若有所进,须得守正待时,伺机而动,切不可一时莽撞,误了大事。”
“你说的不错,此事恐怕汴州文官武将无人不知。昔日家父与敬翔、李振和蒋玄晖共论诸子优劣,蒋玄晖就支持朱某,敬翔李振也同意。听敬翔说,当时家父神情大悦,颇感快慰。”说起这些来,朱友文面带得意之色。
“哦?敬翔?”裴复有些诧异,按照朱友珪虽说,敬翔不是保持中立么?怎么也参与进来了?“敬翔与李振皆天下奇才,谋略无双,制置何不向二位大贤讨计?”
“裴君有所不知,敬翔与李振保持中立,不肯站队,朱某也理解二位生怕得罪家父,不便参与朱某家事,是以朱某与二位仅吃酒酬酢而已,更无他求。”
听到此处,裴复终于明白朱友文与李振的关系。敬翔确实保持中立,只说该说的,不该说的大概只字不提。李振则是明里保持中立,暗地里却与朱友珪暗通款曲,可惜朱友文一直蒙在鼓里。换言之,李振实际上已经站在朱友珪一方。
裴复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阻止兄弟两人厮杀,任何一个人这时候死掉,对裴复或者说对朝廷而言都没什么好处可言,最终受益者只有朱友贞。只要朱友文和朱友珪暂时都活着,宣武军的矛盾就不会消失,内部有矛盾就会不断内耗,这对朝廷而言反而有利。
对裴复而言,若朱友珪死了或者失势,那么他可能永远无法得知朝廷里朱友珪安插的官员是谁,杀蒋玄晖为昭宗复仇,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裴某有一事不明,当面请教。当日梁王与敬翔三人谈话,不应该有第五人在场,是谁将谈话的内容告诉了朱友珪?若非此人走漏风声,朱友珪又岂会刺杀制置?至少现在还不会。这其中定有文章,制置不可不察!”
“有道理。家父自然不会说,蒋玄晖更不会,向朱友珪透风之人,不是敬翔便是李振。”朱友文眼睛发亮,激动地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踱步。
“以朱制置看,谁最可能阳奉阴违,故意挑拨离间呢?”
“以二人品行来看,敬翔忠谨,自随家父征战以来,建言献策,并无不妥之处。李振锋芒外露,好战嗜杀,最擅奇谋诡计,难道是他?”
“极有可能!”
“想不到李振竟然算计到朱某头上,迟早让他后悔。”朱友文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