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拒绝(上)(1 / 2)
向来自负的李振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栽在这三人手里。李振醉倒后,朱友文站起身,怒气冲冲地指着李振,道:“奈何家父不在汴州,要是家父听到这番言语,有他好看!”
裴复也从屏风后面走出来,道:“李振如何处理?”
“送回家!总不能把他杀掉!”朱友文深知李振在朱温眼中的地位,若没有足够的证据就把李振杀掉,朱温大概能让朱友文陪葬。李振对朱温而言太重要了,夺取李唐江山,还要仰仗此公。“来人!”从外面走进几个彪形大汉,“李先生喝得酩酊大醉,送他回府!”
几个彪形大汉把李振擡出去,李振的身子软得就像一滩烂泥,若非这身行头,扔在大街上,路人会以为这是一个流浪汉——这是朱友文头一次见到李振如此失态。
“朱友珪一箭双雕,欲除掉朱制置与朱友贞,制置如何反制?”裴复问。
“或许当联手朱友贞!”
“裴某以为不妥,朱友贞年方十七,不足成事,联手与否,无足轻重。反倒是贻人口实,令朱友珪趁机攻讦,梁王起疑。为今之计,恐只有借梁王之手,方可消弭嫌隙!”
“借家父之手?愿闻其详!”
“既然梁王不在汴州,可假借梁王之口,修书一封与朱友珪,言汝兄弟二人素不相睦,甚是痛心,谕令二人不得相互攻伐,若有违抗,黜为庶民,永不录用。有梁王书信在,朱友珪总是有所忌惮,不敢妄为。”
“妙!量朱友珪也不敢向家父求证真伪。”朱友文说罢,来到书案前,备好笔墨纸砚,亲自撰文。朱友文酷爱读书,笔墨文章对他而言绝非难事,稍顷,一篇简短有力的书信完成,且字迹完全与朱温其他文书一样,足见朱友文的模仿能力也非同寻常,如下:
友珪吾儿,近闻友文与汝兄弟二人素不相睦,父诚疾首,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父乃谕令汝二人不得相互攻伐,若有违抗,决然黜落,永不擢用。宣武雄峙汴州十余载,乃有席卷天下之势,李唐倾颓,任吾刀俎,他日朱梁必取而代之。如今中原强敌环伺,各拥土而霸之,汝二人务建宏勋,而其德硕者自为东宫之主。吾儿勉之!勿复!
朱友文负责后勤军饷多年,屡次与朱温书信往来,对朱温书信的特点再熟悉不过。他又找出一枚假章,盖在黄麻书信上。
“只要朱友珪不动手,朱某可保证不招惹是非,待朱某成为一国之君,再收拾朱友珪不迟!成大事者,必须能忍!”朱友文写完后,擡头对裴复道。
“不知梁王现在何处?”宋筠儿突然问。
“不知娘子有何贵干?”
“万一制置今日送达,梁王明日归来,岂非有了破绽?”
“娘子不必担心,朱某自有主张。”
话已说尽,事已做成,朱友文不可能再透露其他信息,裴复与宋筠儿只好告辞,朱友文亲自送出房门。夜空星星点点,霄汉灿烂。
裴复与宋筠儿不用明说,心中就已达成共识,立即找到凌波,联系阿霓,敦促阿霓立即离开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