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储(下)(1 / 2)
敬翔其实也有自己的看法,之前朱温身体无恙,他们很少谈论立储之事。朱温认为立储不吉利,是祝他早日逊位之意。敬翔知道朱温的脾气,也从不主动谈起。
“臣以为博王为佳!”
“何以见得?”
“博王性情较其他皇子宽厚,且尝投身军旅,不足之处,唯好饮而已。郢王生性多疑,睚眦必报,恐非人君之资。”
其实敬翔还有一个更为主观的直觉,就是他觉得郢王对他有些冷漠,对李振更加热情,一旦郢王即位,那么他的地位岌岌可危。
“英雄所见略同!”朱温咳嗽一声,精神虚弱,但言语之中仍带有征服者的霸道之气。听完敬翔的分析,朱温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爱卿,你说我死之后,李存勖会不会冒犯大梁疆土?若然,博王能守得住吗?”
“陛下勿忧,待陛下千秋之后,外有杨师厚,内有杜晓张宗奭,博王欲为守成之君,并非难事。”
“非也,杜晓以翰林学士进,撰写文章,倒是难有其匹,然为相者,须才智无双,宰衡天下,惜天资所限,杜相公力有不逮,勉力而已。至于魏王张宗奭,虽非庸材,然不过是一城一邑之才,营建洛京,厥功甚伟,然于谋国,尚不及杜晓。朕心中,唯爱卿谋略无双,治国开疆,运筹帷幄,并世无匹,实乃大梁之股肱,朕之诸葛丞相也!”
“蒙陛下厚爱,敬翔愧不敢当,纵肝脑涂地,也要辅弼博王,延朱梁万世之祚,化育黎民,力却戎酋,谋中原之太平!”
朱温满意地点点头,道:“还有一事,博王即位之后,一定要使郢王离京,不然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国家一旦陷入内耗,敌人必乘虚而入。”
“陛下以为郢王去何处比较妥当?”
“自然是越远越好!与他一郡,令他速速上任。莱州在渤海之滨,远离洛阳,可迁为莱州刺史。”
交代完这些事情,朱温陡然生出一种烈士暮年般的感伤,年华老去,却出师未捷。曾经多少荣光豪情,多少刀光剑影,多少血雨腥风,都消散如烟。他只能被禁锢在病榻上回忆过往,如雾如电,斑驳不堪。
两人叙起旧来,朱温仿佛回光返照一样,竟忘了疲乏,与敬翔畅聊了一个多时辰,甚至聊到刘夫人。一个前夫,一个现夫,多少有些尴尬,但谁都没往心里去。
最后还是敬翔决定告退,毕竟朱温需要静养,不宜劳神。朱温也不挽留,命宫娥送走敬翔,盛大而迷人的寂静再次弥漫在紫微宫。
翌日,朱温在沉睡中醒来。他知道不能再耽搁时间了,便派人找来博王的妻子王氏。王氏来到仁寿殿后,觉得气氛有点奇怪。朱温前几日都卧在床上,今日却坐起来,似乎有重要的事情要向她交代。
“陛下,太医署的药吃完好些了吗?”
“我的病只怕虽华佗在世,都无力回天。若庞九经道士在,食几粒九转金丹,或许还能有所挽回。然庞道士一去不返,不知所踪,此天意乎?”
“陛下,事在人为,陛下可遣文武百官搜查此人,妾就不信找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