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 第115章 正确的

第115章 正确的(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只史佳瑞这边碰到了这样的事,黎司越那边也有人找上门。

同样的,想要购买专利,同时收购梨花日化厂。

黎司越第一时间就警惕起来,也让其余的人注意些。

F省近来回国的海外华侨不少。

政府特地成立了一个对外侨务办公室,专门接待这些有意向回国投资的华侨。

这里头,有真的想要回国投资、探亲的、寻亲的等等,但也有坑蒙拐骗的,有时候还挺难判断的。

黎司越同样把这事给上报了上去,同时让侨务办公室自己甄别下。

梨花日化厂是福市效益最好的企业,每个季度的税收、提供的工作岗位,给福市市政减轻了大量的压力。

有了这笔税收,福市可以空出手做更多改善民生的事。

听说这回来的华侨中有人想要收购梨花日化,市领导的那根弦被触动了,这是不是特务?

差不多同一时间,华国多地、多人都被调查,带走谈话,一时之间,还有些人心惶惶。

这时候,大家对这些都还很敏感,加上上头也有指示,气氛稍稍有些紧张。

这几年时间里,国家集中力量做科研,国防、军备等发展迅速。

虽说边防不那么稳定,但极大降低了伤亡。

国家的超级计算机更新到了第三代,个人计算机也有了成品,几家研究所联合研究而成,其中福市的824占主导,掌握多种专利。

824研究所以技术和所在地的工厂合作,并研发自己的产品,以商养研究所的成功模式,也被其他研究所认可并学习。

国家穷,发展很多地方要钱,拨下来的资金缩减。

这些没怎么出成果的研究所,要么只能关掉,或是和其他合并。

而这几家和824合作的研究所,在某方面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有了自己的专利,能够建厂生产。

有824成功的例子在前,大家都都知道路子该怎么走,也信心满满。

而且这些专利,并不是说只能用计算机上,加以研发,完全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拳头产品。

但是他们还很弱小,需要保护着,以防在成长前,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扼杀的摇篮里,损失了技术和人才。

如今华国对外开放,进来的歪果仁增多,看似腰包鼓鼓、热情大方,谁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周东林等了好几年,终于等来大陆政策的改变,辗转联系,终于跟亲人联系上。

一家子辗转几趟,终于回到了大陆,先会老家祭祖。

福市回来的华侨多,周家一家子并不醒目。

当周东林得知有以为后背在梨花日化厂工作,当即就想去参观。

这些年,他们家里能用的华国产的东西,都改成了华国产的。

价格可能比某些本土品牌稍微贵一点,但是真的好用。

就他们知道的,有不少华人家庭都选择这些华国产的产品,默默地支持着。

但周东林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侨务办公室安排的这次参观,竟然会碰到老熟人。

余锦楠和周东林互相拍着对方的胳膊,一脸感慨。

两个老头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叙着旧,差点把今天的目的给忘了。

余锦楠亲自带着周东林一家去参观车间。

周东林看着里头自动化器械,心里惊讶的同时,又有丝丝的自豪,国家的技术并没那么落后嘛。

发展落后只是暂时的,相信很快就能追赶上来的。

参观完日化厂,不只周东林惊讶,周爱如、周品莹母女也很受震动。

华国并不是一些人口中说的那样落后、愚昧,相反的,他们聪明、勤奋,独立自主。

现在想想,在外头,他们面临的人对华国的评价,充满了高高在上、鄙夷。

她们家里是传统的华国教育,但一些人呢,早就把根给丢了。

周爱如想,那些人一定会后悔的,他们看不到华国的底蕴有多厚,潜力有多大。

“锦楠,我这次回来,也是想要投资,你有建议吗?”

“投资什么类型的?如果是服装之类,我建议你去经济特区,那边福利政策多。”

周东林笑:“还真让你说对了,我们出国之后,做的也是服装、箱包的加工生意,但想要创立品牌,很难。”

余锦楠看他一眼:“所以你想在国内创立品牌,反销售回去?”

周东林点头:“是的。”

可能对于哪里人都一样,进口的东西好?

“这个想法也可以。”余锦楠点头,“你去粤省的特区吧,那边靠近港岛,有港口又有特区优惠,从各方面来说,都优于福市。”

“但福市这边……”周东林是想要在家乡投资的,为这边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但除了服装加工行业,他暂时也想不到可以投资什么。

“等你在粤省那边站稳了,这边不就可以建分厂了?”余锦楠觉得没必要纠结。

“当然,如果你想要投资别的行业也行,福市还是可以发展下水果罐头、饮食等加工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