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页(2 / 2)
“那哥哥和嫂嫂也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叶微澜笑着说完,便带着白苏离开了。
叶瑾扶着孙氏,夫妻两人向自己的院子走去。孙氏温柔的开口道:“夫君讨厌清宁侯吗?”
“倒也不讨厌。”叶瑾开口道。
“所以是因为他和妹妹的婚事才如此?”孙氏笑着道。
叶瑾沉默了,他们捧在掌心的宝贝,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了,他自然是看不顺眼的。
孙氏轻轻笑了笑,没有说其他的,开口道:“清宁侯未来是妹妹的夫君。”所以还是不要太过为难他了。
他就是因为这才针对他的,但是妻子的话也有道理。顶多,顶多他不针对他就是了,但是依旧不顺眼。
萧俨还不知道他未来的舅兄心中所想,在回到清宁侯府以后,萧俨坐在书房中,想起方才在心中揣摩过无数次的名字,低低道:“卿卿……”
可是“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卿”的卿卿……
44.前夕
花灯节之后,叶微澜便安安稳稳的呆在家中,没有再出门。而宫中的太史令也在泰安帝的要求下算出了宜嫁娶的日子。
三月十六,难得的好日子,宜嫁宜娶。
由于清宁侯府中没有长辈,而萧俨的二叔自家则远在江南,如今赶过来也来不及,泰安帝便除了让尚宫局负责娶亲的一切准备事宜,还让端王妃出面,完成了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这几项,又让太史令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完成了请期这一步。这一系列的事项过后,已经到了二月下旬,成亲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
因着泰安帝对这门亲事的重视,所以京城中的世家们也对这门婚事有些关注,在清宁侯府和华阳侯府忙忙碌碌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是悠闲的。
那就是叶微澜。
这些事情都不用她出面,唯一需要她动手的则是嫁衣。大晋有女子绣嫁衣的规矩,但是她们这些高门贵女自然没有真真正正的完全自己完成一件嫁衣的,她们虽然也会学习刺绣,但是需要他们动手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也不需要太精通,所以叶微澜也只是在绣娘们已经绣出了花样以后的嫁衣上绣了几针。
绣完嫁衣以后,叶微澜也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剩下在闺中待嫁。
京城中的人都知道她的婚期已定,自然没有人再给她下帖子让她出门,呆在家中的叶微澜十分悠闲,完全没有新嫁娘会有的那种紧张感。
正院中,姜氏正对着单子核对叶微澜的嫁妆,长长的嫁妆单子上,写着满满当当的东西。这些都是从卿卿小时候就开始备着的,这么多年来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据了,如今也终于到了该动用的时候了。
姜氏放下手中的单子,叹了一口气,和一旁的明玉说道:“这也幸亏是从卿卿小时候就开始备着的,不然这婚期这么快,恐怕就要委屈了卿卿了。只是如果可以选择,我总是想多留卿卿几年……”
“夫人放心吧,姑娘一定会过的好的,看清宁侯送来的聘礼,可见对咱们姑娘是十分重视的。”明玉开口安慰道。
萧俨送过来的聘礼确实是大手笔,镇国长公主的嫁妆,清宁公的积累,这些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清宁侯能作为聘礼送过来,也确实是一份心意。这让姜氏的爱女之心有了些安慰,不是因为聘礼的多少,而是这份对卿卿的心意。
不过华阳侯府也没有贪图清宁侯府的聘礼,姜氏和华阳侯决定将萧俨送过来的聘礼加进了嫁妆单子里,再加上华阳侯府送出去的东西,这份嫁妆绝对是少有的。
明玉看了一眼单子,想起了一件事,开口道:“夫人,地窖里的酒您可别忘了?”
“怎么能忘呢?那可是卿卿出生以后就备下的,只不过没有加进嫁妆单子,等卿卿成亲之前,我再让人挖出来,交给卿卿。”姜氏有些感慨,开口道:“这转眼间就过了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卿卿刚出生时的样子,弱弱的,小小的一团,让人心疼,这么快她就要嫁人了。我还记得那年四时的花都开的好,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是啊,奴婢也记得,繁花似锦,姑娘的一生也一定会是顺顺遂遂的。”明玉也想起了当年,微笑着说道。
………………………………………………………………
大晋泰安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夜,正巧是十五,这一天是满月。圆满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散发着盈盈的光辉,漫天星光璀璨,可以看出明日一定是个好天气。
叶微澜穿着中衣,站在窗前,看着天边的繁星和满月,面色平静,心中也是一片平静。
或许书中的叶微澜是曾经紧张忐忑过的,明日以后,她就不再是华阳侯府的叶姑娘了,而是清宁侯夫人,这样的身份转变,还有对未来夫君的期盼,对家中父母的不舍,一定百味杂陈的。
只是叶微澜到底不是那个养在深闺的少女,她早就预料到了今日,因此会更坦然。
“姑娘,夫人来了。”白苏推开房门,开口道。
叶微澜偏头,就看到姜氏走了进来,她连忙迎了上去,开口问道:“母亲,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姜氏没回答她的问题,反而看到她一袭中衣在窗前站着,摸了摸她的手,感觉尚还是温热的,才开口道:“怎么这样不知道爱护自己,如今的风还是凉的,若是生了病,又该难受了。”说着拉着叶微澜走到床边,让她上去盖好。
“母亲,我没事。”叶微澜虽然这样说,但还是裹着被子,依偎在姜氏的身边,母女两个亲亲热热的坐着。
“你呀,都要嫁人了还这么不小心,这让母亲怎么放心的下。”姜氏伸手拍了拍裹着被子的女子,叹了一口气。
“母亲别生气,女儿以后一定会注意的。”叶微澜蹭着姜氏,撒娇道。
又嘱咐了女儿要注意身体以后,姜氏才说起她过来的目的。
姜氏拿出了一个盒子,递给叶微澜,开口道:“收好这个,里边的东西你一定要记好,知道吗?”姜氏知道女儿向来不喜欢记那些让人头疼的复杂关系,但是她将来是清宁侯府的主母,这些自然不能不清楚。
叶微澜打开盒子,就发现里边是一叠整整齐齐的一纸,上边是列的清清楚楚的清宁侯府和京城世家的关系,一目了然。
“多谢母亲,让母亲费心了。”叶微澜将盒子收了起来,然后抱着姜氏道:“母亲真好!”将任何方面都替她细细的考虑清楚了,对于叶微澜,姜氏真的是尽了十二万分的心思。
姜氏伸手抚了抚女儿如锦缎般的长发,心中一片温软,温声细语的安慰她。
……
“还有母亲之前送过来的东西,你一定要放好,其他的母亲已经和你说过了,剩下的就由卿卿自己决定。”姜氏嘱咐道。
“女儿知道了,母亲放心。”叶微澜笑着开口。
“那就好,天色不早了,明日还有的忙,卿卿好好休息吧,母亲先回去了。”姜氏帮叶微澜将被子掖好,温柔的说道。
“好,母亲也快回去休息吧。”本来想起身送人的叶微澜被姜氏裹在了被子里,只能开口道。
看着姜氏走出房门,叶微澜才收回视线,看着绣花的帐子顶,眼中难得的有些迷茫。
心中想着事情,叶微澜渐渐睡着了,面容恬淡,直到十六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被白苏叫起来。
45.成亲
大晋泰安二十八年三月十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宜嫁宜娶。
天色尚还未明,叶微澜就被喊了起来,在众人的伺候下梳妆打扮,换上之前就已经绣好的大红嫁衣。身边的丫鬟婆子忙来忙去,只有她清闲的坐在镜子前,等着人给她绾发。
房中灯火通明,门窗上都贴着囍字,所有伺候的人都换上了喜庆的衣服首饰。即使没有出门,叶微澜也能听到外边热闹的声音。
姜氏从外边走了进来,拿起梳子,帮女儿绾发。
“母亲……”叶微澜身子动了动,想站起来,却被姜氏制止了,姜氏一边梳,一边开口道:“母亲帮你再绾一次发。”
小时候姜氏也曾帮她梳过头,后来渐渐大了,便再没有过了,如今,或许是她最后一次帮女儿绾发了。
叶微澜安安稳稳的坐着,看着镜中姜氏仔细轻柔的帮她将青丝梳顺,口中念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有尾,富富贵贵。”
……
姜氏低头细致的将最后一支金步摇簪进发髻中,然后放下手中的东西,用手帕按了按眼角,笑着道:“咱们卿卿果然是最漂亮的。”
叶微澜听着母亲一字一句的念着对她的祝福,镜中的人像微微有些模糊,她来到这里,最幸运的,便是成为叶微澜,有真心关爱自己的家人,而如今,她就要离开这里了……
姜氏当时正低着头,没有看到叶微澜的视线有些模糊,叶微澜轻轻眨了眨眼,将微微酸涩的情绪压下去,看着镜中姜氏一点一点将她的青丝绾成发髻,带上步摇……
然后转身拉住姜氏的手,眨了眨眼睛,笑着道:“都是母亲的手巧,辛苦母亲了。”
姜氏伸手帮她扶了扶步摇,有些感慨:“母亲觉得你还是那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呢,如今却要成亲嫁人了。”
叶微澜如今要注意着衣服和发髻,不能再依偎到姜氏的怀里,只能握着她的手,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