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7章 田富国的烦恼(1 / 2)
省城的冬天来得猝不及防,昨夜一场大雪让街道铺上了厚厚的银毯。
沈青云踩着积雪走进省委会议中心时,靴底的冰碴在大理石地面上划出细碎的声响。
大厅里已有不少湘南省其他地市的市委书记在寒暄,棉大衣上的寒气遇热化成水珠,在肩头洇出深色的印记。
“青云同志,常山市这几个月变化不小啊。”
铜水市的市委书记拍着沈青云的肩膀,手里捏着刚印发的全省经济报表,笑着说道:“你们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倒数第二冲到了前三,有啥秘诀?”
沈青云解开围巾,露出里面深蓝色的羊毛衫:“谈不上秘诀,就是把干部往企业车间、项目工地赶,问题在一线解决而已。”
他接过服务员递来的热茶,杯壁上的水雾模糊了眼镜片。
自上次调研后,常山市的干部们养成了“每周至少三天泡基层”的习惯,北关区的恒通纺织厂现在能日产五十万米坯布,出口订单排到了明年春天。
有些事情,其实就看上面是不是重视,上面重视,
千百年来的国情就是如此。
某些干部就像那拉磨的毛驴,不拿鞭子抽他们,他们就喜欢磨磨蹭蹭的混日子,如果有人拿着皮鞭在后面追着抽他们,这帮人自然也就勤奋起来了。
上午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
湘南省委书记田富国坐在首位,身边是湘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省直机关的各部门负责人,全省各地市的党政一把手,全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田富国面前的讲话稿上用红笔圈着三个关键词:转型、发展、反腐。
他摘下老花镜擦了擦镜片,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今年全省经济增速虽然达到了百分之六,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占比过高,高新产业增加值不足百分之十五,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说到这里,田富国顿了顿,翻开讲话稿的第二页,语气愈发沉重:“就拿咱们的重工业城市来说,钢铁、煤炭占比超过百分之四十,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不到三分之一。上个月我去华阳市调研,他们的开发区号称高新产业园,实际上入驻的二十家企业里,有十五家都是搞房地产的,把工业用地当成了圈钱的工具。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转型,就是对省委、对人民的欺骗。”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华阳市委书记陈正华的脸瞬间涨红,端起茶杯的手微微发颤。
在省委大会上面被省委书记点名批评,这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简直是把脸皮彻底丢掉,被人扔在地上使劲的践踏。
都说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田富国今天连人情都不给自己,明显是非常生气。
沈青云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虚假转型”四个字时,墨水几乎要戳破纸页。
他想起常山市的化工园区,当初也有人想搞房地产开发,幸好及时叫停,现在已经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精细化工基地。
“经济转型要实打实。”
田富国的声音陡然提高,看着众人说道:“每个市都要拿出具体方案,明确传统产业升级的时间表、路线图,三个月内报省委。常山市做得不错,把纺织、化工这些老产业做成了优势产业,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一是舍得投入研发,恒通纺织厂引进德国设备花了两个亿,现在产品能卖到欧洲;二是紧盯市场需求,南丰区的草莓搞有机种植,价格翻了五倍还供不应求。”
说到这里,他喝了一口茶,话锋突然转向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不能只看高楼大厦,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的市搞造城运动,把老城区拆得面目全非,结果新城区没人住,老城区成了废墟,这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冬阳市的棚户区改造就很好,保留了老街区的风貌,还配套建了学校、医院,老百姓满意度超过百分之九十,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沈青云抬头时,正好对上田富国的目光,那眼神里有肯定,更有期待。
他想起北关区棚户区改造时,有位八旬老人握着他的手说:“这辈子没盼过住高楼,就想守着老院子晒太阳。”
现在,改造后的老街区保留了七十多棵老树,老人每天都能在树下喝茶聊天。
“但发展的前提是清正廉洁。”
田富国的语气瞬间凝重,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轻轻晃动,冷冷说道:“今年全省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近两百人,其中甚至包括一个市委书记和三个市长,这些人把权力当成了家族企业的提款机。星辉市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市委副书记的侄子成立了家空壳公司,没做任何工程就拿走了三个亿的管理费,老百姓上访三年,被他们压了三年,这就是赤裸裸的腐败!”
会场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
沈青云想起常山市查处的刘福海案,那些堆在纪委档案室里的受贿账本,每一页都浸透着老百姓的血汗。
他下意识地地想到了常山市新出台的《领导干部家属从业报备制度》,上周刚在市委常委会上通过,制度里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家属不得在其分管领域经商办企业,无论是不是正规的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