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 > 第161章 山外的消息

第161章 山外的消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黄岭深处,

常年幽深静谧,

有一处山丘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山丘地势极为崎岖,一块块怪石突兀地耸立着,

犬牙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就在这山丘的底部,隐藏着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

此刻,溶洞里密密麻麻地聚集着几百号逃难至此的难民。

他们或是疲惫地瘫坐着,或是眼神迷茫地望着洞外,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担忧与无助。

忽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溶洞内的沉闷。

一个身影连滚带爬地从洞外匆匆钻了进来,

此人正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只见他满脸汗水,头发也被树枝挂得凌乱不堪,顾不上整理,

便三步并作两步,急切地朝着一群男女老少快步走去。

“各位叔叔婶婶!”

小伙子喘着粗气,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我昨儿出山去了,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你们知道吗?

现在北方的旱情愈发严重了,那地方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到处都是饥民,为了一口吃的大打出手,真是惨不忍睹啊!”

说到这儿,小伙子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

“不过呢,有个好消息,

鞑子已经被赶出紫山县啦!”

小伙子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我就在想啊,咱们是不是得考虑出山了?”

“出山?出啥山!”

一位婶婶听到这话,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担忧,

“你瞧瞧外面现在乱成啥样了,边境到处都是危险,

到处都是那些鞑子的身影。

咱们要是就这么贸贸然出去,万一撞上鞑子,那不是羊入虎口嘛!”

“没错,不能出山,

再说了,外头旱灾这么厉害,

土地都干裂得种不出东西,根本没什么粮食吃。

咱们留在这黄岭山里,好歹还能靠着打点野味、挖点野菜勉强糊口,

出去了说不定连这点活路都没了。”

“就是就是,与其出去饿死,还不如在这大山里待着。”

几位大叔随声附和,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你刚说鞑子被赶出紫山县了,可谁知道他们啥时候又回来呢。

那些鞑子就跟狼似的,可狡猾了。

咱们可不能轻易出山呐!”

小伙子一听,急得满脸通红,

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来回跺着脚说道:

“各位叔叔婶婶,你们先听我说呀!

我还打听到一个特别好的消息。

紫山县已经被大将军带兵收复啦,

大将军那可是威名远扬,有他出马,那些鞑子根本不是对手!

现在留在紫山县城负责保护大家的,是小侯爷呢!

小侯爷你们也知道,平日里就对咱们老百姓特别好。”

“啊?小侯爷?

还有大将军……

这么看来,鞑子确实是被赶跑了。”

人群中传出一阵惊讶的低语,

一些人脸上的担忧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些。

“话是这么说,”

一位老者缓缓开口,他拄着一根树枝做成的拐杖,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

“可就算小侯爷留在紫山县,咱们出去不还是没粮食吃嘛。

这没吃的,出去了又能咋样呢?

还不是一样忍饥挨饿。”

众人又一次你一言我一语地打断了年轻小伙。

小伙子急得不行,赶忙抬起双手,

在空中用力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大口喘着粗气,着急地说道:

“叔叔婶婶们,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呐!

我还没说完呢!

我打听来一个最重要的消息,

紫山县那边打算收留灾民去开荒种地。

而且呀,他们还在城门门口施粥救济大伙呢。

只要咱们出山去,就有热乎的粥喝,能填饱肚子。

另外,朝廷派了个大官,好像叫王县伯的,带着大批的粮食过来救灾啦!”

“啊?真的有粮食?”

一位大娘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喜与不敢置信,

“你可千万别骗我们呐!

咱们这些日子都快被饿怕了,

要是真有粮食,那可真是老天爷开眼了。”

“对对对,朝廷真能来救灾?

要是真有粮食,那咱们还在这待着干啥呢?

不管是去开荒还是咋样,总比在这山里担惊受怕、吃不饱饭强啊!”

“......”

众人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纷纷议论着,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众人讨论的话音刚落,

小伙子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赶忙提高音量说道:

“另外啊,还有个重磅消息要告诉大伙!

我打听到紫山县的大官贴出了告示,说是要推行‘以工赈灾’的法子。”

“‘以工赈灾’?

这是啥意思哟?”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满脸疑惑,皱着眉头问道。

小伙子兴高采烈地比划起来,解释道:

“就是让咱们给朝廷打工干活呀!

像去开垦荒地,把那荒了的地变成能种粮食的好田;

或者去挖河道,让水流得更顺畅;

还有砍树制作各种工具,以及把城墙加高加固,

反正只要你有力气,能干活,啥活都成。

而且每天干完活,就会发给咱们银钱或者粮食当报酬呢。

这样一来,咱们不就有活干,有饭吃了嘛!”

“真的?假的?”

“不会吧,骗人的吧?”

“对啊,要是真的,咱们这么多人,

一人干一点,肯定能做不少事,

也就能领到粮食了。”

“是啊,如果有活干,有粮食领,

那咱们再也不用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啦!”

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兴奋地附和道,

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没错,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呀!”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一时间,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在溶洞内此起彼伏。

小伙子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

忍不住咧嘴哈哈一笑,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

“哈哈哈,还有一个超级重要,

我觉得都能算得上是最最最重要的消息没说呢!”

“哎呀,我说小王蛋,

你这孩子,就不能痛痛快快一次性把话全倒出来嘛!”

一位性子急的大叔忍不住大声催促,眼睛瞪得老大,满脸的急切。

“是是是,叔,您别急呀,先让我喘口气。

这一路跑回来,可把我累坏了。”

小伙子一边说着,一边抹了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

“咱这地方太偏了,紫山县离咱们这儿又不近,

平时来往的人少得可怜,消息传得那叫一个费劲。

不过我还是费了好大功夫,问到了几个刚出山,

正打算去紫山县的人。

听他们讲啊,紫山县现在正在开荒的土地,

等全部开垦完了,不管是当地的老百姓,

还是像咱们这样的难民,每人都能免费领到十亩地呢!”

“啥?你说啥?!

免费领土地?还一下子十亩?!”

人群瞬间像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的湖面,炸开了锅。

一位中年汉子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

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不是在做梦吧?

从古到今,哪有这种好事,

会给咱们这些难民百姓分地的呀?”

一位老者连连摇头,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对呀,难不成是皇帝老儿大发慈悲,

亲自下凡来,看不得咱们受苦,

所以才特意照顾咱们?”

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猜测着,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哼,怎么可能,

天高皇帝远的,皇帝哪能知道咱们在这儿受苦。

别做白日梦了。”

另一个人不屑地反驳道。

“哎呀,你们听我说嘛。

虽然这分地的消息我也拿不准真假,

但咱们最起码可以出山去紫山县领粮,还能做工挣粮食呀。

总比留在这儿,每天饿得头晕眼花,只能眼巴巴地等死强吧?”

小伙子着急地挥舞着双手,试图说服大家。

“也是,小王蛋说的确实在理。

咱们要不合计合计,看看是不是该出山去碰碰运气。”

这时,队伍中间一位六十多岁、背有些佝偻的老人,

迈着缓慢的步伐,慢悠悠地挤上前来。

众人见了,纷纷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路,眼神中满是敬重。

“小王蛋,我再认认真真问你一遍,

你说的这些消息,到底准不准呀?”

老人神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小伙子,严肃地问道。

“王大爷,您放心,确实准。

除了最后分地这个消息,是听别人随口说的,

我也不太确定真假,其他前面说的那些信息,

我可是找了好多人打听,再三确认过的,绝对错不了。”

小伙子挺直了腰板,一脸认真地回答,眼神中透着坚定。

“好好好,

既然紫山县那边恢复了秩序,还有这‘以工代赈’的事儿,

那咱们确实可以出山去挣份口粮了。

与其在这儿坐以待毙,不如出去闯一闯。

再说了,我寻思着,他们总不会像那些鞑子一样,

二话不说就把咱们给砍杀了吧。”

老人缓缓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

“是是是,七叔公说的对,我们听七叔公的!”

“七叔公您说咋办,咱们就咋办!”

“没错没错,七叔公可是咱的族长,跟着族长走,准没错!”

“......”

众人纷纷响应,眼神明亮,一直注视着七叔公。

“是啊,七叔公,您就给拿个主意,咱们出不出去?”

一个年轻的后生迫不及待地问道。

“出!”

老人斩钉截铁地吐出一个字,

声音虽然苍老,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好嘞,七叔公,那咱们这就去收拾东西。”

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走哇,大家伙一块儿去收拾,咱一起出去!”

众人纷纷响应,一时间,溶洞内气氛热烈起来。

这几百号难民原本是分地盘而居的。

里头的人瞧见外面上百号人一副要出去的架势,

赶忙一窝蜂地围过来打听情况。

虽说他们来自不同群体,但其中不少人都是邻村、邻乡或者邻县的,

七拐八拐总能沾上点亲、带点故,

不然也不会这么巧合都聚到这个山洞里。

当然,里头也有一些走单落单的陌生人。

不过在这艰难时刻,大家同为难民,

也就不分彼此,能帮衬的都会相互帮衬。

此刻,

得知以七叔公为首的王家村村民们打算出去,

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都纷纷凑上前打听消息。

那个叫王蛋的年轻小伙,

只好又一次扯着嗓子,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给众人详细讲了一遍。

这一回,

他连那些不确定的小道消息也一并说了出来。

“各位叔伯婶子们呐,

我还听说,有人讲,

边疆那边好多被俘虏的县令和将军,

竟然拥兵自重,还妄图跟着鞑子谋反呢。

可也有人说,那些县令和边疆众位将军,

根本打不过鞑子,都被鞑子给全部杀害了。

反正这些小消息乱七八糟的,真真假假,实在难辨呐。

但有一点能确定,现在紫山县已经被收复回来啦,

而且正在大力搞什么建设呢。

像修城墙、盖房屋,还有以工代赈,组织大伙耕种土地。

朝廷派来的大官把咱们这些难民都接收了,安排去开荒。

还听说小侯爷在紫山县,负责维持秩序、保护县城呢。

有他守着,鞑子应该不敢再来入侵咯。”

王蛋一口气说完,停下来喘了喘气。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当听到大将军和小侯爷的事儿,更是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

“大将军啊,咱大华谁人不知啊!

他家世代忠良,世代保卫国家。

有他在,想必北方很快就能安稳下来。”

人群中有人感慨道。

一听到大将军在北边,众人恨不得立刻出山,赶回紫山县,

在大将军和小侯爷守护的地盘生活,

这样就不用担心鞑子再次入侵了。

周围十里八乡的这些难民们都低头,相互小声地商议着。

一番讨论后,大部分人都愿意听从王家村七叔公的意见,

决定一起出山去紫山县讨个生活。

不过,还是有人心里不踏实。

“王蛋,你跟叔说实话,

紫山县真的会收留咱们这些灾民,

去了还能开荒种地?”

一位被叫做窝头叔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问道。

周围的乡亲们听到窝头叔抛出的这个问题,

刹那间,仿佛在绝望的深渊中瞥见了一缕曙光,

一双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满是惊喜与期待,

齐刷刷地看向王蛋。

“开荒?这不就意味着能种地嘛!”

众人心里暗自思忖着,

对于他们这些祖祖辈辈在土地里刨食的泥腿子而言,

种地,那可是再熟悉不过的营生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