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山外的消息(2 / 2)
虽说又苦又累,但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王蛋迎着那一道道炽热且充满期盼的目光,
感觉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身体,直射进他的心底。
他重重地、使劲地点了点头,用尽全力大声说道:
“我四处打探到的消息,千真万确就是这样的!”
话一出口,
他心里却也忍不住犯嘀咕:
“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毕竟这一路道听途说,
谁又能保证呢?
看来,也只有到了目的地,
才能揭开这谜底呀。
可他心里明白得很,在这绝望的境地里,
只要有这么一丝希望的火苗,就能给大伙注入无穷无尽的动力。
果不其然,
好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听闻此言,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段日子,他们过得提心吊胆,
一颗心始终悬在嗓子眼儿,被恐惧和绝望紧紧笼罩着。
而此刻,
这个消息就像一场久旱后的甘霖,稍稍滋润了他们那干涸已久的心灵。
“只要能活着赶到紫山县,咱就又能种地啦!
能种地,咱就不至于被饿死,
娃娃们也不用跟着咱四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乡亲们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呐。”
老人们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
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在紫山县的土地上,他们辛勤耕耘,
收获着沉甸甸的粮食,
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
七叔公看着大伙眼中重新燃起熠熠光芒,
每个人都激动得满脸通红,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他知道,种田的血脉在他们这些人身上代代相传,
早已融入了他们的骨髓,这是他们与土地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
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从这里到紫山县,
路途遥远且充满艰辛,
当下首要之事,便是把所有东西都仔细收拾好。
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物件,可都是他们在这艰难岁月里的保命家当啊,
哪怕只是一根野菜,那也是无比珍贵的,
说不定在接下来的路途中,就靠着它延续生命呢。
在七叔公和几位同样身为中年男子的领头人的带领下,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积极地收拾自己那一堆堆破破烂烂的东西。
此刻,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喜悦,
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神情。
他们终于在这漫长的黑暗中,等到了一丝曙光,
仿佛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正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
在之前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
他们犹如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根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满心充斥着迷茫与恐惧。
而现在,就如同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
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尽管这份希望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尚未真正变成现实,
但仅仅是能够看到希望,对他们来说,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了。
他们深知,有太多人没能熬过这黎明前的黑暗,
永远地倒在了追寻希望的路上,
再也看不到这来之不易的曙光。
七叔公见大伙收拾得差不多了,
便赶忙让人抓紧时间生火煮了些东西,
然后一一分给大伙吃。
大伙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着,
那场面,仿佛这些简单的食物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等大家都吃饱喝足,体力也稍稍恢复了些,
在那个年轻小伙~王蛋的带领下,
众人一个挨着一个,
缓缓走出了这个,陪伴他们度过无数个艰难日夜的山洞。
他们踏上了那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山路蜿蜒曲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和坑洼。
一路上,不管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童,
不管是强壮的汉子,还是柔弱的女子,
每个人都咬着牙,强忍着脚底传来的钻心疼痛,
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
他们的脚步虽然略显蹒跚,
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对新生活坚定不移的执着。
那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山间的小道上,
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面......
老话说得好:
“进山容易出山难。”
这黄岭的大山,想要走出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王家村这一群人,光是迈出这出山的第一步,
就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等到夜幕如墨般笼罩大地,
他们实在是精疲力竭,只好趁着夜色,
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暂且安歇。
第二天,
天还未亮,
凌晨时分,天色依旧透着蒙蒙的暗,
王家村的村民们就已纷纷起身。
他们按照往日形成的默契队列,有条不紊地收拾着各自的家当,
随后背起那些沉重的物资,迈着略显疲惫却又坚定的步伐,
缓缓开启新一天的行程。
大伙心里都明镜似的,七叔公的话那是字字在理。
既然下定决心出山,就得争分夺秒,
否则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尽早摆脱这危机四伏的大山才是当务之急。
毕竟黄岭这地界,到处潜藏着凶猛的野兽,
每一声风吹草动,都可能预示着致命的危险。
那些尚在睡梦中的小娃娃,
或是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
或是趴在父母坚实的背上,依旧甜甜地酣睡着,
全然不知大人们的艰辛。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可就没这般惬意了,
他们睡眼朦胧,眼皮好似千斤重,
勉强撑开一条缝,
便只能迷迷糊糊地跟着阿爹阿娘的脚步,跌跌撞撞地前行。
一路上,他们不知摔了多少跟头,
每一次摔倒,眼眶里瞬间蓄满了委屈的泪水,
那哭声已经到了嗓子眼,可还没等哭出声,
就被自家大人严厉地呵斥住。
孩子们满心委屈,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小脸憋得通红,却只能强忍着,
咬着牙,默默地从地上爬起来,
继续跟着大人艰难地往前走。
他们心里明白:
走还是不走?当然得走啊!
不走就只能永远被困在这大山里,
只有走出去,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队伍中,
还有些疼爱孩子的父母,
心疼自家儿女走路辛苦,
宁愿自己累得腰酸背痛,也要把孩子稳稳地放在肩膀上背着。
与此同时,不少身强力壮的壮年汉子分散在队伍四周,
他们神情严肃,目光如炬,
时刻留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他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时刻警惕,预判并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只见他们眼神专注,耳朵竖起,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的声响,
精神高度集中,犹如临战的士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就这样,众人走着走着,
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不知何时,路上的灾民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王家村这一群人的出现,让路上一些胆小怯懦的人吓得惊慌失措,
像受惊的兔子般,立刻慌慌张张地闪到一旁。
有些实在是体力不支、无力闪避的人,
见这几百号人只是自顾自地赶路,并无恶意,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
众人发现,
路上的灾民愈发多了起来。
起初,只是稀稀拉拉的一个两个,
后来逐渐变成十个八个,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这些灾民大多背着沉甸甸的包裹,艰难地前行着,
有的甚至还推着简易的手推车,车上堆满了他们仅有的家当。
偶尔能瞧见一两个人,
吃力地拉着人力车,也就是俗称的地排车,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一路行来,竟没有见到一辆马车或驴车。
想来也是,在这灾荒连年的岁月里,
对于普通难民而言,家里的牲畜想要存活下来,谈何容易。
不是饿死,就是被杀吃掉了!
不过,这些灾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显着特点,
那就是他们赶路的速度,比以往逃难时快了许多。
尽管每个人都累得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衣衫,气喘如牛,
但他们的脚步却一刻也不停歇,
依旧匆匆忙忙、急速地往前奔走。
哪怕因为饥饿和疲惫而体力不支,摔倒在地,
他们也会拼尽全力挣扎着爬起来,
摇摇晃晃、踉踉跄跄地继续朝着前方走去。
这一幕,把王家村的人看得瞠目结舌。
七叔公看着周围如潮水般急切赶路的灾民,
眼神中闪过一丝笃定,不禁连连点头,
“看他们这般火急火燎往前赶的架势,
想必是听闻了紫山县收留灾民的消息。
这消息,想来不会有假,
否则这些灾民怎会像被无形的手推着,
如此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呢。”
“是啊,七叔公。”
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汉子,迈着大步来到七叔公身旁。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那些形形色色的灾民,
有的零零散散地躲在一旁,用警惕又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们这群人;
而更多的则是像着了魔似的,只顾低头匆匆前行,
那急切的模样,仿佛前方有能让他们脱离苦海的人间仙境,
又好似堆满了数不尽的金山银山,正等着他们去挖掘。
汉子深信,前方一定有巨大的希望在翘首以盼。
“咱们可得麻溜地加快速度了,七叔公。
要是去晚了,那些好的差事都被别人抢了先,
到时候挣不到几个钱,也领不到多少粮食,
那咱这一路的辛苦可就白费啦。”
七叔公听闻,神色一凛,
迅速转头看向身旁的众人,扯着嗓子大声指挥起来:
“都给我麻溜点走!
一个个磨磨蹭蹭的,像个啥样子!
这是去讨生活,又不是出来闲逛的!”
嘴里一边骂骂咧咧,
那话语就像连珠炮似的,一刻也没停下。
七叔公在这世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
尽管年事已高,身子骨也不如从前硬朗,
但骨子里那股子倔强劲丝毫未减,依旧坚持自己走路。
王家村的大伙好不容易在慌乱中找到了一辆地排车,
满心欢喜地想着,七叔公年纪大了,行路不便,
让他坐在车上,大伙拉着他赶路,也能轻松些。
可七叔公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执意不肯,
非要把地排车让给小娃娃们坐。
他一脸严肃地说道:
“娃娃们年纪小,经不起折腾,
这一路走下来,脚都磨破了。
我这把老骨头,硬朗着呢,还能走。”
“这......”
众人无奈,只能作罢。
队伍继续浩浩荡荡地向前行进,
仗着人多势众,众人横排着走路,
宛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队伍外围的青壮年们,一个个身姿矫健,
人数众多,光是这阵仗,就透着一股威严。
那气势,足以让不少胆小的人望而却步,心生畏惧。
就算有些胆子大、平日里胆肥的人,
瞧见这情形,也不禁要在心里掂量掂量,不敢轻易靠近。
从晨曦初露走到夜幕深沉,
途中大伙只是匆忙地往嘴里塞了几口干粮,
咕噜咕噜喝了几口水,便被七叔公连赶带骂地催促着再次启程。
那场面,就像一群被驱赶的牛羊,片刻不得停歇。
终于,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布,
沉甸甸地压了下来,乡亲们再也支撑不住,
像是被抽去了筋骨一般,不顾形象地瘫倒在地上。
众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四处寻找水源,
然而找了许久,却一无所获。
好在他们之前在山里的时候,
有先见之明,在岩壁下将能找到的装水的器皿,
不论是破旧的陶罐,还是简易的竹筒,
都满满当当地装满了水。
此刻,望着这些珍贵的水源,
大伙心中稍感安慰,暂时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
他们此次选择的宿营之地,距离紫山县城已不到五里。
可夜色已深,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为了安全着想,他们商量后决定,晚上不再继续赶路,
就在此地露宿一晚,等第二天天一亮再前往紫山县。
毕竟这么晚赶到县城,城墙上的士兵看不清状况,
万一把他们当成土匪或者流民,
一阵乱箭射过来,那可就太冤了,
辛辛苦苦走到这里,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实在是得不偿失。
七叔公到底是上了年纪,
忙乎了一天,此时已疲惫不堪。
这些露营住宿的安排事宜,他实在无力再去操心,
便全交给了底下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们负责。
他找了个相对平坦的地方,
铺上一张破旧不堪、满是补丁的席子,
端起一碗稀粥,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
喝完粥后,他往席子上一躺,
不一会儿,
便传来了均匀的鼾声,
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