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惊变(2 / 2)
昭宗点点头,道:“当如何是好?”
“不如告诉崔相,看崔相之意如何?”
“急宣崔胤进宫。”
命令传达下去,小太监跑去开化坊传昭宗的口谕。崔胤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吃个阖家团圆饭,上午忙于祭祀公事,没来得及吃。从佛光寺出来后,就感觉饥肠辘辘,想起昨天从东市饭馆买来的同心生结脯,腊味入口,唇齿留香。昨晚没吃完,不如加入点冬葵菘菜,翻炒一遍。
崔胤刚坐在饭桌前,仆人来报,宫内小太监来了。崔胤请小太监进来,他用筷子夹起一块腊脯放在嘴里,幸福感从嘴里传遍全身,瞬间感觉,尝遍人间美食,亦不枉此生。
小太监跑进来,道:“崔相,圣人急宣您进宫。”
“何事如此急切?崔某刚从宫内归来。”
“下官不知,下官传达完毕,且告辞!”
小太监转身离去,崔胤想不通何事,他往嘴里紧塞了几块腊脯,又喝了几口河虾馄饨汤,带着几个随从,骑上马直奔皇宫。
昭宗坐在两仪殿,崔胤来到近前施礼,道:“陛下,不知何事急宣臣入宫?”
“爱卿且看这封表!”说罢把表文递给崔胤。
崔胤接过表文,打开一看,当场怔住。他以为是在做梦,又前后看了好几遍,发现没错,确实是朱全忠上密表攻击自己。他沉吟片刻,说道:“陛下之意如何?”
“朕正欲听取爱卿意见。前后不过两种选择,依渠所言,不依渠所言。”
“陛下,朱全忠此表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除掉老臣,则禁军溃散矣!朝廷若无军权,则受制于他人,任人摆布,李唐复兴无望!若无雄兵屏藩京师,朱全忠必入长安,弑君篡位。”
“朕何尝不有此忧?”
“依老臣之见,不若置之不理,看朱全忠如何处置。倘朱全忠不罢休,再想他计。”
“若不罢休,兵临城下,禁军能与宣武军相抗否?”
“尚不能。”
“卿且回吧,兹事体大,容朕思之。”
崔胤退出两仪殿,在迈出两仪殿时,崔胤的靴子踢在门槛上,身子前抢几步,幸亏及时扶住殿外的一个小太监才没趴在地上,崔胤整理下衣冠,谢过小太监,带着随从离开皇宫。
下午,崔胤急请郑元规、独孤平和骆虎来相府议事,陈班亦在列。
骆虎和独孤平在城南,路程较远,确实首先到来。郑元规在光德坊,元旦前后,略感身体不适,今天因困倦在家中小憩,仆人们未敢打扰,因此午睡醒来后,才告知他崔胤急请。郑元规非常愤怒,责骂仆人误事。
他急匆匆赶来,骆虎与孤独平也是前脚刚到。他们发现崔胤脸色如同猪肝,神情有些愤怒与惴惴不安,似乎有大事要发生。以前他们拜访开化坊,崔胤总会先摆茶让座,客套几句,但今天显然舍去了那些繁文缛节。
“各位,大事不妙,朱全忠今日密表朝廷,欲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之罪诛杀我等,语气强硬,必欲置我等于死地而后快。今请诸位前来,乃是商议应对之策,请各陈己见。”
“圣人之意如何?”郑元规问。
“圣人踌躇不决,问计于崔某。”
“独孤将军,若禁军与宣武军相抗,有几成胜算?”郑元规扭头问独孤平。
“再有半年之久,可达四成。”
“就是说现在全无胜算了?”郑元规眉头紧锁。
“未必,两军对垒,有良将胜于强兵。朱友谅现在虽有强兵,然实无良将,朱全忠在长安之外,只要能速速解决朱友谅,可保长安无恙。骆某效力宣武多年,深知其长短。只要朱友谅发动攻势,骆某愿领兵两千,破宣武军于京畿。”
崔胤点点头,道:“有骆将军在,崔某高枕无忧矣!”
“崔相,我等虽有禁军防身,然胜负之数,实难妄判。依郑某之见,不若联合其他藩镇,里应外合,合击宣武军。若联藩镇,崔相当亲自修书以示悃诚。于京师,当发动长安父老,勠力抗敌,潜查通外官员,诛杀示众,以示决心。如今光景,不发金刚之怒,不足以成事。”
崔胤点点头,抽出佩剑,盯着明晃晃的剑身,沉吟片刻,作诗一首,吟道:
“黎庶咸知国祚哀,九州何处觅奇才。
匣中忽作苍龙吼,疑嗅腥膻血雨来。”
崔胤觉得郑元规的计策不错,散会后,他回到书房,铺开白麻纸,分别给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以及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写信,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颇见诚悃。写完后,崔胤交给下人,骑快马送信。
书信的大意是,崔胤认为朱全忠欲行不轨,篡权夺位。各位都是朝廷重要倚靠力量,如果京师有难,希望各位摒弃前嫌,以大局为重,阻止朱全忠弑君犯上。各位不必亲自率军冲锋陷阵,只需遣一牙将,率领千余人造势即可,使朱全忠有所忌惮,不敢妄来。
对于这番求救,其他人不清楚,但崔胤知道赵匡凝肯定会发兵,两人此前曾经密谈,关系尚好。如再有一人肯发兵相助,那么不愁朱全忠不有所顾虑。书信发出去后,崔胤开始命人着手准备清查官员行迹,但凡发现通敌行为,一定贬出长安,甚至直接在独柳树处死,杀一儆百。
为此,崔胤先进宫,将自己的计划告诉昭宗,晓以利害,取得昭宗的支持。拿着昭宗的手谕,开始对各级官员进行检查。
崔胤说到做到,三天时间,共检查了三十名官员,包括裴枢、柳璨等人,本来这些人仗着一品官员的资历不肯配合,直到搜查者拿出昭宗的手谕。
崔胤运筹帷幄,端坐相府,每天都收到下级官员的搜查汇报,他把三天的汇报档案集中在一起,发现有的官员与朱全忠有书信往来,有的收到过朱友谅的银铤,数目不小,崔胤怒不可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道:“三十名官员,都有问题,大唐之基,已朽烂矣!”他的胡须气得来回抖动,仿佛有风吹过。
这话竟然传到裴枢的耳朵里,裴枢听完一笑,说道:“崔相公怕是忘了朱全忠是谁请来的,若非崔相公勾结朱全忠,诛杀宦官,大唐何至于此?”
与此同时,京兆府在长安城各坊里宣传宣武军欲弑君篡位,作为大唐子民,各位长安父老当同心协力,与禁军共抗宣武军,保卫大唐。
朱温等了三四天,朝廷没有宣布任何诏命。朱全忠问李振:“李先生以为朝廷意欲何为?”
“无为。”
“此话怎讲?”
“置之不理,对于东平王的表章,不置可否,拖延时间,怕是崔胤之意。飞鸽传书来报,城内如今惶恐不安,百官怨声载道,百姓诚惶诚恐,皇帝无权无势,只能任由崔胤胡来。”
“吾等该当如何?”
“出兵威胁皇帝,借皇帝之手,才能名正言顺杀掉崔胤及其党徒。”
朱全忠点点头,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除掉禁军,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