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勤王(1 / 2)
当昭宗从裴复口中得知骆虎命丧华州城时,立即决定给各藩镇写信求援。他让宫女取来笔墨绢砚,在几案上文不加点,分别给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楚王赵匡凝、蜀王王建和吴王杨行密发密诏:“朕今为朱全忠所胁,东行入洛,途次陕州。朕至洛阳,则为所幽闭,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复得通矣!卿国之桢干,宜速速勤王。”
五份诏书,交给裴复。裴复不敢怠慢,告别昭宗和凤舞,离开行宫。出城来到客店,已接近三更天,萧娘躺在床上未睡。
“我要离开陕州多日,你且在此等我回来!”
“多久?”
“不好说!”
“路上当心,妾等你!”
第二天天未亮,裴复就出发了。他先去李茂贞所在地凤翔,李茂贞早就得知朱温胁迫天子迁都一事,且毁灭了长安。他十分惋惜,有心阻止,但力量不足以与宣武军抗衡。原本与朱友谅合谋夺取长安的计划也随之泡汤,朱友谅曾给他去信,取消计划,因为朱友谅怀疑朱温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
李茂贞眼睁睁看着眼前一盘好肉让狗叼走而无计可施,郁闷了好多天,只得退回凤翔,观望局势。这天,有下属来报:“岐王,府门外有人自称裴复,有要事求见。”
“请进!”李茂贞记得“裴复”这个名字,他多少已经猜到裴复的来意。
裴复来到凤翔岐王府,岐王府气派华丽,绣闼雕甍,不比长安的蕊宫珠阙逊色多少。李茂贞在正堂接见的裴复,脸上有几分优越感。裴复道:“裴复见过岐王!”
“裴君别来无恙!有何事见本王?”
“岐王,裴复受圣人之托,自陕州送密诏,这是密诏,请岐王过目。”裴复说罢自怀中拿出密封的黄绢诏书,伸手递给李茂贞身边的婢女,婢女接过来交给李茂贞。
李茂贞打开密诏一看,点点头,道:“天子播越,受贼子所胁,本王食君之禄,岂能作壁上观,无动于衷?请回报圣人,本王不日将发兵勤王。”
裴复万分感谢,他又从凤翔赶到太原。太原由李克用坐镇,昔年讨伐黄巢时,其人威名赫赫,曾以骁勇得名“飞虎子”,只是后来与朱温争锋,每每处于劣势。听闻李克用近来染病在身,心力大不如前,不知是否有意勤王呢?裴复有些担心。
太原是李唐龙兴之地,朝廷十分重视,如今为李克用所占。裴复于晋王府见到李克用,这是裴复第一次见到晋王本人,果然眇一目,举手投足之间,透着英武之气。李克用看上去比较苍老,大概疾病缠身所致。
李克用身边还有一名年轻郎君,英姿飒爽,独立秀出。他似乎也对天下大事极为感兴趣,从年龄上看,裴复怀疑此人是李克用的儿子。
裴复首先自我介绍:“晋王,仆乃裴复裴子正,吏部尚书裴枢之族侄。今圣人遭劫,次于陕州,裴某特奉圣人之命前来送密诏与晋王。”裴复说罢从怀里掏出密诏,婢女过来接过密诏递给李克用。
李克用打开黄绢诏书,看完后,交给旁边的年轻人,道:“亚子,你有何见解?”
李亚子一眼扫完密诏,道:“父亲,依孩儿之见,朱温之势方盛,当避其锐气,勿作意气之争。仆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奈何其势穷屈,不能解朝廷之危,亦无愧于心。为今之计,宜静观其变,韬光养晦,俟朱氏运衰,再图匡复。”
李克用背着手在裴复面前从容信步,一言不发。
“郎君此言差矣!”裴复忍不住反驳李亚子,李克用显然也想听听裴复的说法,裴复说道:“朱氏之运,盛极一时,世所共睹。然朱氏胁天子、迁京师、隳长安,倒行逆施,大悖人心。且其人残暴荒淫,不仁不义,人神共愤。若联吴王、楚王、岐王、蜀王共击之,天下响应,朱氏必有所忌惮,不敢妄为。如今岐王不日即将发兵,晋王兵犹强于岐王,岂能作壁上观,任朝廷做刀俎之肉而不施援手?”
“你是说岐王答应发兵了?”李克用终于答话。
“是!某方从凤翔而来。”
“出兵勤王,理所应当,岐王出兵之日,便是某攻打汴州之时。”
“多谢晋王义举,裴复告辞!”
裴复离开太原,直奔襄州。襄州是荆襄节度使赵匡凝所在地,各藩镇中惟此人与崔胤关系较近。太原到襄州路途遥远,从太原经潞城、洛阳、南阳,合计一千五百里,裴复一路奔波,路上甚至遇见劫道的山贼,不过被他轻松打发。
他途径洛阳时,正好见到洛阳城大兴土木,东都留后张全义全权负责营建工程,民夫工匠足有数万人。他特地去洛阳皇宫看了看,宫殿已完成多半,离建好还有一段时间。来不及多看,他日夜兼程赶到襄州。
襄州风景如画,鹿门山畔,汉江滔滔,碧树连云,不过裴复没时间欣赏风景。赵匡凝在节度使府邸接待了裴复,裴复将密诏呈赵匡凝。赵匡凝看罢诏书,心急如焚,道:“未料局势变化如此之剧,崔相被杀,长安遭毁,看来朱温已经不打算让皇帝西归。”
“朱温恐有称帝之心。”
“此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遭天谴。”
“赵公,裴某有一事不明,当面请教。崔相是否曾欲劫持皇帝,引兵荆襄?”
赵匡凝沉吟半晌,道:“是。死者已矣,何必再咎前事。崔相公虽有私心,然不至于谋夺皇位,篡唐自立。时运不济,丧于贼手,天命难抗。”
“那就好,仆问此事,乃是恐冤枉崔相。崔相亦一时之杰,惜一步棋错,满盘皆输。”
“密诏只与某一人吗?”
“非也。某从岐王晋王处来,二王已答应出兵伐朱温。接下来,还有面见蜀王和吴王。”
“蜀王吴王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耽误时间,不必亲自奔驰。君可自去吴王处,蜀王密诏由某遣人送达,如何?某若出兵,当与蜀王勠力北向。”
“多谢明公。”裴复将昭宗写给蜀王王建的密诏交给赵匡凝,“以明公之见,蜀王是否会发兵勤王?蜀地遥远,恐怕远水不解近渴。”
“王建背主割据,其行悖逆,甚怀惭怍。若勤王讨逆,庶几可挽回颜面,不使贻人口实,徒教后世耻笑。我若是王建,必会发兵勤王,以彰忠忱。”
裴复告辞,由襄州向东进发,经过庐州、金陵,再由金陵乘船赴扬州见吴王杨行密。
裴复不是第一次来扬州,十年前就独自来扬州游玩。扬州比长安温柔纤秾,画栋朱阁,黄昏细雨,草长莺飞。长安的政治气息太浓厚,不比扬州风流多娇,扬州的山是媚的,树是软的,连刀剑都镂空雕花。他曾带着一位颇善琴棋的良家少女去石塔寺上香,去亭林畔摘雪白琼花,如今不知故人尚在否?回想前尘,恍若隔世。
杨行密孔武有力,比其他藩镇首领更加壮硕威猛。裴复在吴王府递上密诏,杨行密看完后交给幕僚,幕僚看罢道:“吴王,伶人杜洪为患肘腋,不可不除,若征伐朱温,恐怕不能两顾。杜洪已归附朱温,讨伐杜洪,不啻断朱温一臂。”
“数日前,朱温遣使修书,希望本王不要讨伐杜洪,重修旧好。本王复信,俟天子还长安,然后罢兵修好。不然杨朱两姓,永无宁日。”杨行密转身向幕僚说:“取朱温书信来!”
幕僚拿来朱温的书信,杨行密把书信递给裴复,裴复打开一看,果然朱温在信中请求不要攻击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希望与杨行密重修旧好。
“明公之意,裴复领会。朝廷罹难,天下危如累卵,非兵不足以止兵,各路藩镇当共襄义举,攘除奸凶。如今岐王、晋王、荆襄节度使都已有发兵之意,明公有肘腋之患,不能即刻陈兵潼关,自然不能勉为其难。”
杨行密感觉裴复话里有话,似乎对自己攻打杜洪而不是直接讨伐朱温有所不满。杨行密不计较,道:“请转告圣人,待杨某平定鄂岳,定发兵勤王,与朱温一决雌雄。”